
《端午节》
端午节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节日。每年这个时候,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,享受着节日的快乐。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,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在粽香中寻找方向,在团圆的食物中感受到亲情。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,更是我们心中美好的向往。
当我在书桌上翻看《屈原传》,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了我。屈原是传说中的爱国诗人,他为了表达对国家的热爱,毅然投江自尽。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个关于自由的主题:在自由中成长,在自由中寻找自我。每当看到别人将自己与社会割裂,我就会思考,我们是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属于自己的自由。
在端午节这一天,人们总想飞到远方,远离喧嚣的都市。可是飞向远方,本身就是一种逃离。就像那些被现实束缚的人们,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去寻找真正的方向。有人像蚂蚁一样,寻找食物;有人像蝴蝶一样,扇动翅膀寻找温暖。
端午节不仅仅是节日,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次回归。那些曾经被社会分割的人们,在节日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家:在一起,有爱,有希望。
站在节日的街头,看着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,我仿佛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阳光。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我们心中都有一盏灯,指引着前行的方向。端午节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美好,更是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光明与温暖。
如今,当我们在节日中相聚,那些曾经被分割的人们,依然像蚂蚁一样自由地寻找方向,像蝴蝶一样舞动生命的翅膀。就像屈原投江时的那片浪花,虽被大海冲刷,却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本真。端午节,是让我们重新发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希望的时刻。
篇9
今天是端午佳节,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,有着许多的风俗,比如: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就挂菖蒲,插艾草,扎粽子,煮茶蛋。到了五月初五,端午活动进入高潮:赛龙舟,喝雄黄酒……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,最有趣的当然是杠蛋了。
杠蛋前,要先准备好一些白白胖胖的熟蛋,然后让它们到事先调好的“红水”中洗个澡。蛋们就变得红通通的,可漂亮啦!
开始杠蛋了,我左挑右选,找到一个蛋壳非常硬的蛋。啪的一下就把大姐姐的蛋撞碎了。小姐姐的蛋也一下被撞破了,我哈哈大笑并封这个蛋为常胜将军,还挑衅地对哥哥姐姐们说:还有谁能撞过我的鸡蛋。
这时哥哥走过来轻蔑地说:看我的,我一定会打败你的。说着,他拿来一个鸡蛋和我撞了一下。我的鸡蛋被撞破了。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。我仔细回忆哥哥杠蛋的情景,发现有点不对。因为声音不太像,破的位置也不太对。
我不服气,吵着要和哥哥再比一次。我们两个都重新拿了一个蛋,这次我仔细盯着哥哥的手,不让他耍什么花招。杠蛋比赛开始了。只听妈妈叫到:“一,二,三”。我和哥哥同时把蛋往前撞。这次我又输了,但是我觉得很奇怪。怎么老是哥哥赢?
想把哥哥的鸡蛋抢过来看一下,他拦住我,不让我看。这样就更有问题了,我用力地把鸡蛋抢过来,仔细一看。原来是一块鸡蛋状的鹅卵石。被染红了,看不出来而已。
不过大家没有责骂他。只是笑着说他坏。哥哥也笑着说:“不这样玩,你们会玩得这么嗨吗?”
篇10
今天是端午节,以往的端午节,我们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过,那热闹的气氛、浓浓的端午节味儿,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记忆中,端午那天,外婆一见到我们,像小孩那般乐开了花,忙着拿黄瓜、黄金瓜、麻花塞进我们手中。
既然是端午,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。桌上放着粽叶、糯米、红豆、红枣、五花肉,还有扎粽子的线。外婆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,握成锥形,然后,放些糯米,再放红枣,(是红枣粽嘛),放上两颗或三颗红枣,用手把糯米压实,再把粽叶对折过来包个严实、捆结实、捆紧。
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粽子,我也忍不住了,尝试去学,两片棕叶拿在手,无论怎么折都没有外婆折得好,糯米不是放太多,就是放太少,最后包起来一点样子都没有。可谁会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,外婆看见了还一直夸我。
而今,我们又回到原来的生活,妈妈的手机响了。我竖起耳朵,果然是外婆打来的,心里不禁美滋滋的,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啰。然而,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话:“老妈,今年端午在家过了,斌的家庭作业很多,还要复习,星期一要月考。”
我听了,像泄了气的皮球,耷拉下脑袋,闷闷不乐地继续埋头做作业。
窗外飘来阵阵粽子的清香,邻居家在烧粽子过端午了。
傍晚,妈妈催促还在做作业的我:“先吃饭吧,等会吃完饭再做,抓紧点,还得复习一下,准备明天的月考。”
坐在餐桌前,看到丰盛的菜肴,有黄鱼、黄鳝、黄瓜,确信今天是端午节,知道妈妈忙了一下午。可我心里分明觉得缺少了什么……
不经意地,那端午的味儿在悄然间淡去。我记忆中的端午还会回来吗?
篇11
写这篇文章需要改写三篇不同的文章。
已修改文章
篇10
今天是端午节,以往的端午节,我们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过,那热闹的气氛、浓浓的端午节味儿,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记忆中,端午那天,外婆一见到我们,像小孩那般乐开了花,忙着拿黄瓜、黄金瓜、麻花塞进我们手中。
既然是端午,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。桌上放着粽叶、糯米、红豆、红枣、五花肉,还有扎粽子的线。外婆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,握成锥形,然后,放些糯米,再放红枣,(是红枣粽嘛),放上两颗或三颗红枣,用手把糯米压实,再把粽叶对折过来包个严实、捆结实、捆紧。
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粽子,我也忍不住了,尝试去学,两片棕叶拿在手,无论怎么折都没有外婆折得好,糯米不是放太多,就是放太少,最后包起来一点样子都没有。可谁会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,外婆看见了还一直夸我。
而今,我们又回到原来的生活,妈妈的手机响了。我竖起耳朵,果然是外婆打来的,心里不禁美滋滋的,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啰。然而,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话:“老妈,今年端午在家过了,斌的家庭作业很多,还要复习,星期一要月考。”
我听了,像泄了气的皮球,耷拉下脑袋,闷闷不乐地继续埋头做作业。
窗外飘来阵阵粽子的清香,邻居家在烧粽子过端午了。
傍晚,妈妈催促还在做作业的我:“先吃饭吧,等会吃完饭再做,抓紧点,还得复习一下,准备明天的月考。”
坐在餐桌前,看到丰盛的菜肴,有黄鱼、黄鳝、黄瓜,确信今天是端午节,知道妈妈忙了一下午。可我心里分明觉得缺少了什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