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》诗歌赏析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我们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感兴趣吧?这些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、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。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,都追求字里行间传达出深刻的情感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深入解析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》的诗意,感受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这首诗创作背景是开元十四年(726),诗人初至金陵时。金陵城西楼正是“孙楚楼”,因西晋诗人孙楚曾在此登高吟咏而得名。此楼位于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,蜿蜒的城垣浩渺,长江如水般延伸,构成了一幅观景胜地。
全诗分为三部分:第一句描绘了夜晚凉风呼啸,诗人独自一人登上楼阁的情景;第二句用“白云映水摇空城”来形容月夜和江城的景象,第三句进一步详细描写白露滴如珠落在秋月上。
在月下沉吟,久久不归,诗人因与古人相思而思绪飘零,却始终能联想起古今诗坛的盛衰。“古来相接眼中稀”一句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深沉感慨:既表达了对古人倾慕之情,又暗含了对自梁陈以来“艳薄斯极”诗风的不满。
诗中“沉吟”“不归”,是诗人因观景而联想到古今诗坛的风格,“古来相接眼中稀”则透露出内心的深沉感慨。“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”这句,从侧面表达了谢脁山水诗清新秀丽、细腻精确的特点。正如白露滴珠在月光下闪烁,既呼应了诗人夜晚登楼的景色,又暗含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热爱和向往的情感。
整首诗以写眼前景起笔,归结于对谢脁的钦佩。首尾之间联系紧密,关键在于诗人眼前的明丽景色恰如谢脁山水诗清新秀丽的风格特点:其山水如明月般美丽,气韵如清风般轻柔,无处不显现出自然之道的巧妙之处。这些诗句精工工、清新自然,能让人流连忘返。
诗人将视线投向月色下的江城,以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面:白云映水摇空城,白露垂珠滴秋月。在这幅明月与江景的交织中,诗人不仅在抒发思乡之情,更在联结古今,表达了对当世之才的深沉感情。
这首诗以写眼前景起笔,却能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。其精妙之处在于将诗意的美融入了生活的细节之中,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美丽,又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情感投入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