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设计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.
2.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,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.
3.重点难点重点:平行线的三个性质.
难点: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.
4.关键: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.
教学过程
一、复习
p1.如何用同位角、内错角、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?
p2.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,可得到怎样的语句?它们正确吗?
二、新授
p3.实验观察,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
p4.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.
p5.设l1∥l2,l3与它们相交,请度量1和2的大小,你能发现什么关系?
p6.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,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,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?
p7.平行线性质1(公理):两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.
p8.2.演绎推理,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
(1)已知:如图,直线AB,CD被直线EF所截,AB∥CD.
(2)求证:1= 2.
(3)(4)指出:平行线的性质2 (定理)和平行线的性质3 (定理).
三、例题
p9.例2如图所示,AB∥CD,AC∥BD.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.
p10.此题一定要强调,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.
p11.答:相等的角为:2,4,6,8.互补的角为:BAC ACD=180,ABD CDB=180,CAB DBA=180,ACD BDC=180.
p12.相等的角还有:ACD=ABD,BAC=BDC.(同角的补角相等)
例3如图所示.已知:AD∥BC,AEF=B,求证:AD∥EF.
p14.分析:(执果索因)从图直观分析,欲证AD∥EF,只需AEF=180,
(由因求果)因为AD∥BC,所以B=180,
又AEF,所以AEF=180成立.
p15.于是得证.
证明:因为 AD∥BC,(已知)
所以 B=180.(两直线平行,同旁内角互补)
p16.因为 AEF=B,(已知)
所以 AEF=180,(等量代换)
所以 AD∥EF.(同旁内角互补,两条直线平行)
四、练习
p17.1.如图所示,已知:AE平分BAC,CE平分ACD,且AB∥CD.
p18.求证:2=90.
p19.证明:因为 AB∥CD,
所以 BAC ACD=180,
又因为 AE平分BAC,CE平分ACD,
所以
,
,
p20.故
.
(理由略)
2.如图所示,已知:2,求证:4=180.
p23.分析:(让学生自己分析)
p24.
p25.
p26.
p27.
p28.
p29.
p30.
p31.
p32.
p33.
p34.
p35.
p36.
p37.
p38.
p39.
(学生板书)
小结
p40.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?通过度量,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(公理),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.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.
作业
p41.如图,AB∥CD,1=102,求2、3、4、5的度数,并说明根据?
2.如图,EF过△ABC的一个顶点A,且EF∥BC,如果B=40,2=75,那么1、3、C、BAC C各是多少度,为什么?
3.如图,已知AD∥BC,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?已知AB∥CD,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?并简述理由.
5.3平行线性质(二)
p64.
[教学目标]
p65.
p66.
p67.
p68.
p69.
p70.
p71.
p72.
p73.
p74.
p75.
p76.
p77.
p78.
p79.
p80.
[教学重点与难点]
p81.
p82.
[教学设计]
p83.
p84.
[一.复习引入]
p85.
p86.
(1)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?
(2)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?
(3)完成下面填空:
p87.
p88.
b已知:BE是AB的延长线,AD//BC,AB//CD,若
则
p89.
(4)那么a,c的位置关系如何?
二.新课
p90.
p91.
(1)例1,已知a//c, 直线b与c垂直吗?如果是,那么同位角相等。
(2)例2:如图所示,AB∥CD,AC∥BD.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.
p92.
(3)(4)指出:平行线的性质2 (定理)和平行线的性质3 (定理).
三.巩固练习
p93.
p94.
p95.
p96.
p97.
p98.
(1)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,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?如果是,那么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?
四.作业
p99.
p100.
[注]:以下是原文的详细内容,请按照要求进行改写并添加HTML标签包裹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