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九年级化学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》教案
[板书]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
【教学目标】
(1)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,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。
(2)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,那些是化学性质。
【教学方法】 实验探究、归纳总结、补充讲解、练习提高
【教学过程】
[引言]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,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,也不断发生着变化。例如,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、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、燃料能燃烧、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。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,掌握其规律,对于人类认识自然,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。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。
[板书]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
[讲解]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许多化学概念、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,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。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,观察实验的“方法: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、状态”,列表记录。
[演示] 实验1-1
水沸腾,有大量水蒸气冒出,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。
[板书] 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(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,视频加描述)
[板书] [演示] 实验1-2
[说明]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,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,然后进行实验。
[提问] 实验1、2有什么共同特征?
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,没有其他物质生成,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。
[板书] 一、 物质的变化
物理变化
1、概念: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。
2、特征:没有其他物质生成,只是形状、状态(气态、液体、固体)的变化。
[板书] [演示] 实验1-3
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〔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,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〕。
[板书]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。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。
[板书] [演示] 实验1-4
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: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,石灰石逐渐变小,澄清石灰水变浑浊,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。
[板书] 这里的现象是放热、发出声音、温度升高等,常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。
[板书] [板书] (二) 化学变化
1.概念: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。(又叫化学反应)
2.特征:①有新物质生成,常表现为颜色改变、放出气体、生成沉淀等 。②常伴随能量变化,常表现为吸热、放热、发光等。
[板书] [讨论]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?
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,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,如发光、放热、变色、放出气体、生成沉淀等。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,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据。
[板书] [引入]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、结构、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。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。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。
[板书] [板书] (一) 化学性质
[讲解]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。例如,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、4中,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,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。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。
[板书] [举例] 蜡烛(纸张、木材等)能燃烧;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,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;
[小结]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
[板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