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诗清明诗句与意思
此清明遇雨而作也。游人遇雨,巾履沾湿,行倦而兴败矣。神魂散乱,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也。可见杜牧这首古诗对清明的描写是多么的形象。
《清明》原文诗句
朝代:唐代
p 作者:杜牧
p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.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.
晚清时人也常以此诗来咏清明,而今有注说其意境之巧妙。此诗三段已明四句,言之不谬也。
《清明》原文意思
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。
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?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.
《清明》原文注释
⑴清明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。旧俗当天有扫墓、踏青、插柳等活动。
⑵纷纷:形容多。
⑶欲断魂:形容伤感极深,仿佛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。断魂:神情凄迷,烦闷不乐。
这两句是说,清明这个节日,路上雨水连绵,飘飘洒洒下个不停;如此天气,如此节日,路上行人情绪低落,神魂散乱。
⑷借问:请问。
⑸杏花村:杏花深处的村庄。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。受此影响,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.
《清明》原文赏析
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。人小杜,在行路中间,可巧遇上了雨。清明,虽然是柳绿花红、春光明媚的时节,但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,常常赶上闹天气。
远在梁代,就有人记载过: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,往往有疾风甚雨。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,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。诗人杜牧遇上的,正是这样一个日子。
诗人用纷纷二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,真是好极了。怎见得呢?纷纷,若是形容下雪,那该是大雪,叫做纷纷扬扬,降下好一场大雪来。但是临到雨,情况却正相反,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,绝不是大雨,而是细雨。这细雨,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。
细雨纷纷,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的一样。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,也和那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。这雨纷纷,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,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,将烟困柳的好处。
这纷纷在诗文中既有形象又有作用。它不仅是一个名词,而且还有更复杂的意义。诗人通过反复吟唱,把飘落的雨珠声声落在纸上,营造出一种清冷、宁静的氛围.
这才是杜牧与我们读者共同享受的艺术,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擅长的地方。古人曾说过:“好的诗,能够状难写之景,如在目前;含不尽之意,在于言外。”拿这首《清明》绝句来说,在一定意义上,也是当之无愧的。
杜牧的文风
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。他的诗歌有诗作、赋、古体诗、文词、清丽行诗等。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,以气为辅,以辞序章句为之兵卫,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。并能吸收前人的长处,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。
他的诗歌在内容上广博,笔力峭健。诗作如《早雁》用比兴托物的手法,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;婉曲而有余味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,则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,寓有深沉的悲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