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活动标题:
“春天来了——多维探索与艺术创造”
一、活动目标
- 通过观察图片,讲述内容,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- 给孩子一个创作的自由空间,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情感。
- 感受风力大小对玩具的影响,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。
二、活动准备 [来源:园教具]
-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:
- 制作风筝、风筝、降落伞、飞机等小玩具。
- 纸、水彩笔、竹条、线、剪刀、矿泉水瓶、塑料袋、报纸、细线、小竹条、透明胶、大头针等等。
- 孩子曾玩过的有关风的玩具:
- 制作风筝、风筝、降落伞等玩具。
三、活动过程
一、观察与讨论——“风儿伴我成长”
- 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春风的感觉。
- 提出问题:
(1)户外玩什么游戏需要风儿的帮助?
(2)制作风筝、风筝、降落伞等小玩具需要什么材料?
二、制作与探究——“风在身边”
- 教师提示:
- 使用收集到的制作材料,和伙伴一起制作风工具。
-
观察风力变化对玩具的影响。
-
孩子们动手操作:
- 制作风筝、风筝、降落伞等小玩具。
- 探讨这些玩具与风力的关系。
三、艺术创作——“春天的花园”
- 老师布置任务:
-
在草地上绘制一幅代表春天的美好画面,可以是风儿带来的色彩或形状。
-
孩子们参与绘画:
- 讨论如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风的不同作用和季节的变化。
四、各领域渗透——“多维探索” [来源:自然中的生机]
- 教师引导:
-
提高孩子对空间的理解,理解不同形状的布局与排列方式(正方形网格板的多维排序)。
-
孩子们观察:
- 在长方形纸板上自由选择“土地”(正方形或小长方形),摆放花和树。
- 观察不同布局带来的视觉效果,思考为什么有些布局更吸引人。
五、生活渗透——“空间与风的关系” [来源:户外游戏]
- 教师提问:
-
如果我们把你的风玩具再放大一些,看看它们能变成什么?
-
孩子们观察:
- 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风吹动纸板、风筝等玩具。
六、环境渗透——“园中的生机” [来源:春天的象征]
- 教师描述:
-
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充满希望与活力。
-
孩子们分享:
- 那些花和树在风的作用下,变成了春天的花园,充满了生机与希望。
七、家庭渗透——“园中的教育” [来源:家庭互动]
-
教师请家长带孩子到户外玩风玩具(如竹棒、铅笔等)。
-
家长的鼓励:
- 一起制作风筝、风筝、降落伞,感受风带来的美和力量。
八、活动评价 [来源:语言发展]
- 项目:
- 发展兴趣(探究精神):表现积极参与,愿意尝试新事物。
- 创作潜力(艺术表达):能制作出创意的小玩具并展示。
- 目标实现程度:
- √ 表现优秀,语言丰富,动作精准。
- □ 表达不够清楚,动作随意。
通过这一活动,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,还能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,同时体会园中的生机与希望,为未来的教育打下基础!
活动反思
在本次大班诗歌《春天》活动中,我们尝试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,并通过朗读模仿来学习仿编。然而,引入“导入”环节时,由于没有充分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,很多幼儿对诗歌的深层含义未能充分理解,这导致了仿编能力的发展受阻。
反思
- 导入环节的问题
- 在导入阶段,我们主要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,但缺乏互动和进一步的引导。许多幼儿在表达时仍停留在表面,无法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深层含义。
-
另外,我们没有提供足够的互动机会,如引导讨论,这使得幼儿难以独立思考或模仿诗歌中的语言表达。
-
逐本阅读的效果
- 在逐本阅读环节中,我们使用了三本书,并通过引导讨论和有感情的朗诵,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。然而,图片、动作、声音和口型的配合可能需要更自然地过渡,避免过于生硬。
-
会笑、会唱、会唱的书部分提供了不同的表现形式,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互动性不足的问题,可能导致幼儿在模仿过程中感到枯燥或难以接受。
-
游戏环节
- 在游戏环节中,我们尝试通过分层阅读和朗读模仿来巩固对诗歌的理解。然而,个别孩子可能对朗读模仿不够感兴趣,尤其是那些需要更多主动参与的孩子。
-
我们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动活动,如角色扮演或情景剧表演,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趣味性。
-
提升环节
- 在后续活动中,我们计划进一步发展幼儿仿编能力。例如,在“会画”的书中,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自创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意境,逐步培养出自己的仿编意识。
- 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,设计不同的仿编任务,既促进整体的发展,也能让个别孩子感到成就感。
总体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,我们成功地将朗读和模仿融入了诗歌阅读环节中,并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。然而,导入环节缺乏互动引导,逐本阅读部分存在少量问题,需要进一步优化。在后续活动中,可以继续关注这些方面,以确保幼儿能顺利理解和完成诗歌的仿编任务。同时,我们可以尝试更多互动性的游戏环节,如角色扮演或情景剧表演,以增强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感。
《春天》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,赞美着春天的美丽、大自然的神奇,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、体验春天的特征。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、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,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,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。
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的积累后,他们对于春天的季节特征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,所以创编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。同时幼儿眼中的春天不仅仅是这些,他们有自己的发现,乐于自己去创造。
我给他们增加了自制小书的环节。引导幼儿运用简单、明了、形象的简笔画形式为诗歌画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图,条理性更强,有效地吸引了幼儿学习的注意力,更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。这些自制小书也可为幼儿的复习活动提供材料,提高幼儿自主复习的能力。
我们可将幼儿的诗歌创编也用这种图标的形式进行分类记录,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对春天的观察记录、学习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