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春雪韩愈
原文
新年都未有芳华。
二月初惊见草芽。
白雪却嫌春色晚,
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赏析
第一句"新年都未有芳华"。新辞即阴历正月初一,这天前后是立春,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。芳华即发出香气的花儿,这里泛指花。这一句的意思是,新年都到了,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。
第二句"二月初惊见草芽"。承上句而来,说二月 weren't have flowers, but this time saw grass芽. 也就是从侧面而来,这里自然含有春来过晚、花开太迟的遗憾之感。
第三句"白雪却嫌春色晚"。这一句一转,不去写草芽,而写雪。白雪是全诗所要表现的对象,是春天的最后一道屏障。
第四句"故穿庭树作飞花"。此句意思是:因为春天的树木刚刚完成生长,所以才让它在雪中形成白色的花朵。
作者简介
韩愈(768~824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州)人,郡望昌黎(今属辽宁)。故又自称昌黎人,世称韩昌黎。
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,父仲卿,为小官僚。韩愈3岁丧父,后随兄韩会抚养。韩愈在《与凤翔邢尚书书》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,十三而能文,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。
韩愈早年就位,又经历了许多官职更替,但其三岁的孤寂和由兄会抚养的影响,使得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生涯都显得尤为特殊。
韩愈的高祖、曾祖、祖、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。而他的三岁孤寂则与他叔父韩会的抚育有关。韩会早逝,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。
韩愈在《祭郑夫人文》中写道:"就食江南,零丁孤苦。韩愈二十时,必读其书。但此后举进士,三落第,终于寄食于人。"这展现了他的学术困境和精神状态。
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,在《答崔立之书》中说:"仆始年十六时,未知人事,读圣人之书,以为人之仕者,皆为人耳,非有利乎己也。"这则展现了他深爱文学和古典文化的坚定立场。
韩愈在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中的一奏,竟得罪专政者,贬为连州阳山令。
韩愈元和十四年(819年)三月之内三次上书,终于落选。自此离京师,到地方为佐吏,先佐汴州,又佐徐州。直到贞元十九年(803),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。
韩愈以书生而得官,立即上书言事,却不料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一疏,引起宪宗震怒。一封朝奏,夕贬潮阳。一到贬所,他立即上表请罪,长庆元年(821)又返长安做官。
韩愈二十年间,两次贬官,都由极谏,说明其人确有正直的品质。但贬官不久而又升官,则是他的不幸。
韩愈寿命不长,又回长安,没有写出更好的文章。
韩愈的生平事迹见《旧唐书》卷一六○、《新唐书》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《神道碑》,李翱所撰《行状》。
著作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